吃在地、食當季-與副市長共餐
2018-11-22 豐原區 豐村國小 吳宗彥 報導, 已有 1876 次點閱

- /upload/schoolNews/50/f5/p4-1542849019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71/b7/p0-1542849556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76/74/p0-1542849668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76/74/p1-1542849668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76/74/p2-1542849668.jpg
107年11月21日,台中市張光瑤副市長協同教育局彭富源局長、農業局王俊雄局長、豐原區農會蔡森揚總幹事等官員為了推動「學生午餐水果供應在地食材試辦計畫」,一行人一同至豐村國小與六年一班的小朋友們共進午餐。
為推動校園食農教育,教育局午餐水果經費每人每週補助原本為6元,今年9月起再由台中市農業發展基金挹注經費,等於每週補助每人增加到10元,由豐原區農會負責採購台中市生產的當季新鮮可溯源的安全水果,以供應大甲、大安、外埔、后里、潭子、大雅、神岡及豐原8區65校43400名學童午餐食用,落實「吃在地,食當季」的理想。
副市長張光瑤表示:試辦這項計畫是落實食農教育的「吃在地,食當季」;而農業局長王俊雄則表示本政策可以減少碳足跡,符合環保精神。校方並邀請營養師為學生講解椪柑富含的營養素,讓學童在品嚐水果的同時,也能了解水果的相關知識及產地來源等。豐原區農會總幹事蔡森揚表示,聯合採購可以壓低價格,若台中市沒有的就採購鄰近縣市生產的,保證無農藥殘留,學童可以安心食用。
在小朋友們齊聲念完飯前感恩詞後,副市長、教育局長等官員們與學生一起就座共進午餐,並享用在地的椪柑,在營養師細心的解說下,小朋友們也了解如何選擇好吃柑桔的秘訣,同時也知道選擇水果以「在地的」與「當季的」水果為優先,不但品質較為優良,也更為經濟實惠,同時也為愛護地球共盡一份心力。
為推動校園食農教育,教育局午餐水果經費每人每週補助原本為6元,今年9月起再由台中市農業發展基金挹注經費,等於每週補助每人增加到10元,由豐原區農會負責採購台中市生產的當季新鮮可溯源的安全水果,以供應大甲、大安、外埔、后里、潭子、大雅、神岡及豐原8區65校43400名學童午餐食用,落實「吃在地,食當季」的理想。
副市長張光瑤表示:試辦這項計畫是落實食農教育的「吃在地,食當季」;而農業局長王俊雄則表示本政策可以減少碳足跡,符合環保精神。校方並邀請營養師為學生講解椪柑富含的營養素,讓學童在品嚐水果的同時,也能了解水果的相關知識及產地來源等。豐原區農會總幹事蔡森揚表示,聯合採購可以壓低價格,若台中市沒有的就採購鄰近縣市生產的,保證無農藥殘留,學童可以安心食用。
在小朋友們齊聲念完飯前感恩詞後,副市長、教育局長等官員們與學生一起就座共進午餐,並享用在地的椪柑,在營養師細心的解說下,小朋友們也了解如何選擇好吃柑桔的秘訣,同時也知道選擇水果以「在地的」與「當季的」水果為優先,不但品質較為優良,也更為經濟實惠,同時也為愛護地球共盡一份心力。
我喜歡這篇報導
已有0個人喜歡這篇報導
最後更新時間: 2018-11-22 09:21:08
豐村國小 最近報導
- 藝術光點在豐村閃亮.萌芽.紮根 林淑娟 於 2021-03-29報導
- 校園蝶蝶樂~歡迎來我家 林美雪 於 2019-05-21報導
- 科丁一家親,豐村揪感心 吳宗彥 於 2018-12-10報導
- 吃在地、食當季-與副市長共餐 吳宗彥 於 2018-11-22報導
- 食農教育在豐村 陳品蓁.蘇芳儀.林淑娟 於 2018-09-21報導
- 開啟觀看世界的另一扇窗 林淑娟 於 2017-03-07報導
- 豐村國小-培養好品德,從故事開始。 林淑娟 於 2017-02-23報導
- 給孩子一個表演的舞台 陸朝炳 於 2011-05-12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綠光森林 陸朝炳 於 2011-05-10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遊於藝 陸朝炳 於 2011-05-10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綠光藝廊 陸朝炳 於 2011-05-10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蝶之關 陸朝炳 於 2011-05-10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蝶舞飛揚 陸朝炳 於 2011-05-05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彩蝶圓夢 陸朝炳 於 2011-05-05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竹之禮 陸朝炳 於 2011-05-05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舞動 陸朝炳 於 2011-05-05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序曲 陸朝炳 於 2011-05-04報導
- 豐華百年.蝶舞青村~奠基 陸朝炳 於 2011-05-04報導
- 學習動能,從「師 」開始(一) 陸朝炳 於 2011-04-14報導
- 鎮清有愛、嘉惠學子 陸朝炳 於 2011-04-06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