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前多準備 防溺有法寶
2019-09-27 太平區 中華國小 新聞聯絡人 學務處官麗娟主任 報導, 已有 1042 次點閱

- /upload/schoolNews/62/67/p0-1569573736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62/67/p1-1569573736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62/67/p2-1569573737.jpg
- /upload/schoolNews/62/67/p3-1569573737.jpg
台灣四面環海,山林間也有豐沛的河流及湖泊,國人常常於假日休憩時進行水上活動,近年來,由於地球氣候變化劇烈,許多災害常常於瞬間席捲而來,造成許多人員的傷亡;每年夏、秋兩季是溺水事故發生最頻繁的季節,大部分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為觀念偏差,疏忽、不諳水性、前往危險水域從事水上活動或太過於自信的態度,其實,有大部分的事件其實可以提早預防,避免悲劇的發生。有鑒於此,本校於開學第二週,邀請水域自救領域的專家為全校師生介紹演練水域防溺的知識技巧,期使學生學習如何預防災害來臨時的應變能力。
我們常聽到的救溺口訣是「叫叫伸拋划,救溺先自保」,但是若真正遇到緊急狀況時,反而不知道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自救救人,這次請到的專家就教導我們,遇到緊急狀況時,許多身邊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能夠保命的寶貝。例如:使用塑膠袋裝空氣產生浮力,使用掃把或樹枝延長到水中救人,利用海灘球、皮球、寶特瓶等物品幫助漂浮…等方法自救,千萬不要貿然下水,造成更多的悲劇發生。
另外,由於目前地球處於極端氣候的情況中,許多水災在彈指之間即非常嚴重,這次的宣導同時也教導我們如何觀察天候的變化、耳朵聽環境中的動靜、眼睛觀察溪水顏色的變化,避免遇到不可預知的災難。
經過這次的宣導及演練,我們確切的了解,預防溺水的發生,「充分的準備」和「適當地危機意識」是非常重要的!所以我們都要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,用以防範未然。
我們常聽到的救溺口訣是「叫叫伸拋划,救溺先自保」,但是若真正遇到緊急狀況時,反而不知道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自救救人,這次請到的專家就教導我們,遇到緊急狀況時,許多身邊不起眼的東西都是能夠保命的寶貝。例如:使用塑膠袋裝空氣產生浮力,使用掃把或樹枝延長到水中救人,利用海灘球、皮球、寶特瓶等物品幫助漂浮…等方法自救,千萬不要貿然下水,造成更多的悲劇發生。
另外,由於目前地球處於極端氣候的情況中,許多水災在彈指之間即非常嚴重,這次的宣導同時也教導我們如何觀察天候的變化、耳朵聽環境中的動靜、眼睛觀察溪水顏色的變化,避免遇到不可預知的災難。
經過這次的宣導及演練,我們確切的了解,預防溺水的發生,「充分的準備」和「適當地危機意識」是非常重要的!所以我們都要做好事前的準備工作,用以防範未然。
我喜歡這篇報導
已有0個人喜歡這篇報導
最後更新時間: 2019-09-27 16:42:48
中華國小 最近報導
- ㄚ~嗚~大野狼在圖書館等你來 新聞聯絡人石曼如 於 2021-04-15報導
- 十二聖誕月來圖書館”尋”鹿 新聞聯絡人石曼如 於 2020-12-23報導
- 閱讀形象大使CHPS巧博士數來寶與著色比賽 新聞聯絡人 於 2020-12-07報導
- 太平區中華國小昆蟲繪本館開閱讀派對 新聞聯絡人 於 2020-12-03報導
- 運動漫畫館〜活用空間成學生最愛 教務主任 廖孟諄 於 2020-07-01報導
- 閱讀推銷高手的內部行銷〜再怎麼悶都要看課外書 教務主任 廖孟諄 於 2020-07-01報導
- 莫三比克 愛飛揚 輔導室主任 陳敏萍報導 於 2019-11-13報導
- 事前多準備 防溺有法寶 新聞聯絡人 學務處官麗娟主任 於 2019-09-27報導
- 程式設計真有趣—科技創意課程展能力 新聞聯絡人 陳宣穎 於 2019-08-30報導
- 水下奇兵,書裡尋寶 新聞聯絡人 教務主任 廖孟諄 於 2019-08-14報導
- 關懷社區長輩 不分你我他 輔導室 陳敏萍 於 2019-08-09報導
- 護牙愛牙Go 全校潔牙Happy Go 新聞聯絡人 學務處官麗娟主任 於 2019-06-24報導
- 沐足報親恩 輔導室 陳敏萍 於 2019-05-08報導
- 摺衣高手 非我莫屬 輔導室 陳敏萍 於 2019-05-01報導
- 樂音下的「鯨騎士」帶我來趟驚奇之旅吧! 教務處 於 2019-03-30報導
- 中華健康小達人 校內潔牙比賽開跑囉 新聞聯絡人 學務處官麗娟主任 於 2019-03-20報導
- 天災地震劇變多 預防演練不可少 官麗娟 於 2019-03-15報導
- 口腔衛生勤潔牙 健康身心人緣佳 官麗娟 於 2019-03-14報導
- 法治及公民權利體驗教育-自治市長選舉 官麗娟 於 2018-12-26報導
- 環境知識之王 陳廷瑜同學勇奪「107環境知識競賽」全國決賽... 官麗娟 於 2018-12-25報導